对允禩和嘉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历史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。
1795年农历九月初三,正是乾隆登基六十周年的日子,也就是在这一天,乾隆将公布皇储究竟是谁。话说,自雍正创立秘密立储制度后,储君是谁,就成了天下最大的秘密。早在1773年,乾隆就将立储诏书藏于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后,随后的这22年,匾额后的名字就成为天下臣民最热衷猜测、却又始终没有确切答案的谜题。直到九月三日这天,这一切终于真相大白:皇十五子永琰被立为皇储,因为永是常用字,为了绕开避讳的麻烦,永琰因此改名颙琰,在三个多月后的新年,正式登基,是为嘉庆皇帝。
而在悬念即将揭晓的一刹那,永琰的内心其实并没有多少波澜,因为就在前一天晚上,和珅就献给他一柄玉如意,这其中的含义,傻子也都明白。只是,让和珅万万没想到的是,他弄巧成拙了:永琰并没有记下他的拥戴之功,反而在后来惩处他时,这事儿成了头条罪状,当然,这都是后话了。
而在九月三日这天的永琰,不仅体会到了即将迈向人生巅峰的喜悦,也知道了什么叫母凭子贵:她的生母、早已去世的令懿皇贵妃被追封为皇后。也直到这时,永琰才明白为何他的皇阿玛没在她额娘生前封后:避免人们通过立后猜出皇储究竟是谁。
说起令妃来,这大概是乾隆朝后宫中最大的黑马。这个本是内务府三旗包衣出身的魏姓女人及其儿子,拿走了后宫盛宴中最大的蛋糕,这恐怕是她刚入宫时,做梦都不敢想象的事情。毕竟,内务府三旗包衣,是皇室的家奴,虽然只是一种身份上的认定,但家奴就是家奴,出身注定了卑微。所以,令妃和他的儿子可以说创造了一个清宫的奇迹。
而这一切,又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康熙的第八个儿子允禩。允禩的母亲卫氏被康熙封为了良妃,虽是五妃之一,地位尚可,但良妃最大的问题也是出身卑微:她出身于辛者库。所谓辛者库,是包衣的一种,因为良妃并不是罪籍,所以她这个辛者库和一般的包衣佐领其实是一样的。
换句话说,康熙的良妃与乾隆的令妃,出身都差不多,只是令妃的儿子嘉庆最终成了皇帝,而良妃的儿子允禩,按正史说法,正因良妃出身卑微,最终失去成为皇储的资格。那么,同样是出身卑微,差距为何这么大呢?
先说一下允禩的为人。他做人的口碑很好,在皇子和朝廷中威望都比较高。而他在18岁时,就被康熙封为贝勒,成为康熙诸子中最年轻的贝勒爷,可以看出康熙对他的喜爱。另外,康熙将最难管理的内务府交给允禩打理,也可以看做是康熙对允禩的信任和对允禩才干的认可。
在太子允礽第一次被废后,康熙曾就新太子人选征求满汉诸臣的意见,并说“众意属谁,朕必从之。”结果,满汉大臣竟一致推荐皇八子允禩为太子。而康熙,突然就变了卦,当即否定这个人选,根据《清圣祖实录》记载,康熙给的理由有三,一是允禩没有阅历,二是允禩因“张明德事件”受到牵连,三就是“其母家亦甚微贱”。
不过,康熙嫌弃允禩母亲良妃出身卑微,这分明是有问题的。首先,良妃是康熙曾经很宠爱的妃子,正是康熙将她提到五妃的地位,说明康熙并不在乎良妃的出身;其次,看中出身是汉人的传统,相反,在清朝前期,清皇室其实并不怎么讲究皇子母亲的出身,康熙将出身问题提出来,分明是来弹压那些推举允禩的汉臣的。
而通过上述分析,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,康熙其实并不嫌弃良妃的出身,但满汉大臣众口一致的推荐允禩为太子,让康熙感到了害怕。因为太子一旦确立,将会以太子为中心形成一个新的政治势力。而允禩在朝野中威望如此之高,真的成为太子,这康熙怕是要成孤家寡人了,甚至可能会被架空从而被迫交出权力。所以,为了避免以后的麻烦,康熙也就立即否决了允禩。但他心中真正的理由,又登不上大雅之堂,只好寻个出身卑微的借口,来堵住悠悠之口。
也正是经历了康熙朝九子夺嫡的教训,雍正发明了秘密立储之法,这就避免了一旦储君公开,会形成以储君为中心的政治势力的弊端,从而避免了父子之间的猜忌,稳定了朝局。乾隆是这一制度第一个受益者,嘉庆则是第二个。只不过,不知道雍正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:如果康熙也秘密立储,那么,这个储君会是谁呢?雍正还会成为皇帝吗?
免责声明:www.yesbaike.com只负责收集整本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72273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